国家级文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2010-09-14 08:00 admin  互联网

    第四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财政部门重新安排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是事业单位调整相关会计账目的凭证。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授权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以下简称《产权登记证》)。

    第三十二条 《产权登记证》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单位享有占有、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由财政部统一印制。

    事业单位办理法人年检、改制、资产处置和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时,应当出具《产权登记证》。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

    (二)单位性质、主管部门;

    (三)单位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使用状况、对外投资情况;

    (四)其他需要登记的事项。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关闭窗口